2021年11月24日,应科研处和机车车辆学院邀请,中国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李树栋高级工程师在图书馆报告厅进行“智能制造与仿真技术”主题学术报告。本场报告会是校庆80周年系列学术报告会之一,由科研处和机车车辆学院共同主办。报告会由机车车辆学院副院长耿烽主持,机车车辆学院部分教师,城市轨道车辆应用技术专业、铁道车辆专业,车辆工程专业学生约280人聆听报告。
李树栋高级工程师是中国中车高级讲师,中国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仿真主管,中国中车仿真软件自主可控项目专家组成员,江苏省工程师学会工业仿真推进办主任。长期从事轨道车辆制造工艺工作,解决生产制造中的仿真验证及其他工艺难题,重点负责公司数字工艺平台建设及生产车间智能化项目,获得多项专利和软著授权,发表科技论文二十余篇,在行业和仿真研究领域有一定的影响力。
李树栋高工用浅显易懂和幽默诙谐的语言分别从仿真技术概述、仿真技术分类和智能制造与仿真技术三个方面进行报告。他首先讲解了仿真技术的概念和功能,然后从过程、学科、尺度、信息流四个唯独对仿真技术的应用领域进行了分类示例阐述。随后在《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着重阐述“智能制造”的内涵、实施布局及未来发展,以及仿真技术在智能制造领域中的应用,让同学们在“智能制造与仿真技术”的知识海洋中遨游。
智能制造(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IM)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包括基础共性、关键技术、行业应用三个维度。 落实到具体行业方面包括云计算、边缘计算、区块链、 增材制造、工业软件、虚拟现实、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智能传感器、 数控机床、轨道交通、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机器人及工控系统等 15 个大类行业以及数十个子行业。仿真技术包括产品仿真设计、生产工厂仿真、生产工艺仿真、实验验证仿真等产品全生命周期仿真。李树栋高工还使用大量的事例重点描述了目前在智能制造最新仿真技术——数字孪生工厂技术,并结合轨道车辆制造生产的展示了仿真技术的具体应用成果。
专家的精彩演讲,为广大师生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师生知识面得到进一步扩充,在未来的授课学习中能够做到有的放矢,更好地贴合轨道交通行业智能技术的发展方向。师生纷纷表示,科研处和学院举办科技讲座受益很多,希望能有更多专家做学术报告,让大家拓展的知识视野,跟上时代发展。
(文:方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