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下午,我校素质教育部心理教研室邀请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裴涛,为我校师生带来了一场主题为“常见心理问题识别与应对”的专题培训。此次培训旨在提升我校心理委员的专业素养,增强其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识别与应对能力。我校2023级、2024级心理委员、心理气象员及心理健康专任老师参加了此次培训。
培训伊始,裴涛详细阐述了心理健康的核心要素,包括功能保障、持续成长、有效应对和人际连接。他强调,心理健康工作应聚焦于恢复个体良好的生活与学习功能,当发现有人际关系恶化、学习效率滑坡、自我照料能力显著下降等情况时,应警惕可能是心理健康问题的信号。同时,裴涛指出,心理成长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旅程,心理委员需要时刻关注自身和他人心理状态,确保其健康发展。
随后,培训进一步探讨了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之间的关系,裴涛从生物学根源、社会因素影响以及心理因素这三个维度进行了详尽的剖析。他明确指出,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之间并非存在着一条清晰的界限,而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连续区间。同学们在听讲过程中了解到,个体可能会因为各种内外因素而在这一区间内波动,特别是在认知、情绪及行为方面出现异常时,更应引起高度重视,并及时进行自我评估或寻求专业帮助。
培训的最后,裴涛深入剖析了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这两种常见心理障碍的症状表现,并分享了应对策略。他着重指出,针对这些心理障碍,早期识别与科学干预至关重要。此外,裴涛还提及了当前求治过程中面临的诸多挑战,如患者对自身问题的认识不足、对疾病认知存在偏差,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如病耻感等。在此基础上,他积极倡导大家摒弃对心理障碍患者的偏见与歧视,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包容、理解且支持性的校园环境。
此次培训不仅提升了我校心理委员的专业素养,也增强了师生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与重视。我校素质教育部心理教研室、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将继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宣传工作,为师生提供更加全面、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
(供稿部门:素质教育部,文、图:陆芷帆,校对:葛胜男,审核:孙珏,责任编辑:张宏芳)